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大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1:56:58  浏览:93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暂行规定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大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暂行规定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大连市辖区内土木工程、设各安装、管道线路敷设、装饰、装修及房屋修缮等工程施工合同和勘察设计合同(统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仲裁。
第三条 大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庭,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仲裁。仲裁庭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派员参加,具体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的处理工作。需开庭裁决的案件,由大连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首席仲裁员,二名仲裁员,一名书记员出
庭。
第四条 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份案件,应坚持调查研究,查清事实,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
双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实行协议仲裁,一裁终局制。
第六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大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庭申请仲裁。
第七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二年内向仲裁庭提出。申请仲裁,申诉方须按规定填报仲裁申请书和申请书副本。
第八条 仲裁庭接到申请书,经审查,符合受案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申诉方预交仲裁费,提交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和授权委托书及有关证据。不符合受案条件的,应在七日内通知申诉方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仲裁庭对受理的案件,须在受理后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交被诉方。被诉方收到申请书副本后,应在十五日内向仲裁庭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不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第十条 仲裁庭工作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与当事人有亲友关系的,应主动回避。
第十一条 仲裁庭裁决案件,须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经二次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十二条 仲裁庭对裁决的案件,应制作裁决书,裁决书一律用仲裁委员会名议下达。对仲裁机关的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一方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仲裁机关的裁决的,银行在收到仲裁机关裁决案件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按通知要求从当事人帐户中扣留或划拨需支付的款项。
当事人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 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仲裁庭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撤销原裁决,组成新的仲裁庭重新裁决。
第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交纳仲裁费。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
案件处理费按实际开支收取。
案件受理费参照人民法院案件受理费标准执行。
仲裁费由申诉方予交,案件处理终结,仲裁费由败诉方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按比例分担。
第十五条 仲裁庭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执行职务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主管机关给予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柳州市财政局


柳劳社字〔2006〕52号


关于印发《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柳州市财政局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劳动保障 就业 补贴 办法 通知
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6年8月25日印发
(共印500份)
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6〕1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6〕18号)以及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柳政发〔2006〕47号文件,全面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就业,并为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提供依据,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象及条件
柳州市行政辖区内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有外出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参加考试,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核发的《结业证书》,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第三条 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确定
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认定。
第四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标准根据不同鉴定工种和技术等级不同在120—400元/人次范围内确定,具体补贴标准另行制定。补贴费用包括证书工本费、鉴定原材料费、评审费,所需资金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解决。
第五条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办理程序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实行“先鉴定后补贴”的办法,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先行承担鉴定补贴的费用,鉴定结束后由鉴定机构向市就业服务中心申请鉴定补贴。
(一) 鉴定申请
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受理鉴定申请,对符合享受鉴定补贴条件的人员进行审核并制订《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安排表》(附件1)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后,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通知鉴定机构开展鉴定。
定点鉴定机构在收到《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安排表》后3日内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务规程开展工作,并于鉴定前5个工作日向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递交《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计划表》(附件2)、《柳州市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员花名册》(附件3)各一份。
(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领程序
1.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须向市就业服务中心提供以下材料:
(1) 《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附件4,一份);
(2)《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安排表》(一份)
(3)《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审批表》(附件5,一式四份);
(4)《柳州市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员花名册》(附件3,一份);
(5)《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失业证》或《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各一份;
(6) 《职业资格证书》或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核发的《结业证书》及复印件一份;
(7) 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
2.市就业服务中心接到上述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初审完毕,并在《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审批表》及《柳州市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员花名册》签署意见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在《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市财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反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并将补贴资金划入市就业服务中心专户,市就业服务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将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划入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六条 定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弄虚作假、骗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的,一经查实将全额追缴补贴款项,并取消其定点资格,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条 本办法由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起开始执行,政策审批时间暂定到2008年底。

附件:1. 《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安排表》;
2.《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计划表》;
3.《柳州市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员花名册》;
4.《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
5.《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审批表》

附件1:
职业技能鉴定计划申请安排表

申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申报鉴定工种
申报鉴定人数 ( )人,其中:初级( )人,中级( )人,高级( )人
理论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 时 分
理论考试地点 座位数量
技能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 时 分
技能考试地点 工位数量
考核前培训情况及批准班次
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意见及鉴定安排 年 月 日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意见 年 月 日
鉴定所(站)回执 年 月 日
附件2:
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鉴定计划表
鉴定职业(工种) 鉴定对象 鉴定总人数
鉴定等级 初级 人 中级 人 高级 人 鉴定试题来源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
操作技能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
考评员情况
考试监考员
操作鉴定考评员 姓名 考评员证号 姓名 考评员证号 姓名 考评员证号 姓名 考评员证号



鉴定所负责人申请意见 本批次申请鉴定的考生已经我所初审,符合职业标准规定申报条件,请批准鉴定。签名: 年 月 日
鉴定中心经办人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鉴定中心负责人审核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申报单位:(章)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鉴定
注:1、“鉴定对象”请分别按:社会、企业、学校、部队填写
2、申请本计划时应附以下材料:
(1) 考生名册:
(2)考生属性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应附上个人填写的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及相关证件复印件
3、以上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鉴定申请
4、本计划表一式二份,市鉴定中心存档一份,鉴定所留存一份。

附件3:
柳州市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员花名册

申报机构(盖章):                                                  申报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身份证号码 姓名 性别 人员类别 鉴定工种 鉴定级别 所在单位 文化程度 理论成绩 技能成绩 证书号




说明:人员类别:A: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B: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C: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

申报机构经办人:            申报机构负责人:                市就业服务中心意见:
              
共 人 共 页 第 页

附件4
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一寸相片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 文化程度
现所持《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编号 发证单位
发证时间 职业(工种) 技术等级
从事本工种工龄 申报鉴定职业(工种) 申报鉴定级别
鉴定前对口培训时间
鉴定费用支付方式 个人支付( ) 鉴定补贴( )
参加鉴定人员补贴申请 本人因生活困难,特申请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人: 所在地社区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需附:1. 身份证复印件或户口本复印件;
2. 学历证明复印件;
3.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复印件;
4. 二寸同底照片1张,一寸1张。



附件5
柳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申请审批表
鉴定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地 址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申请补贴 工种 人数 鉴定等级 补贴标准(元/人) 失业人员(人) 农业户口(人) 受理编号




申请补贴人数 补贴总金额 (元)
申请补贴说明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章): 申请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就业服务中心核验意见 经办人:   审核人: 柳州市就业服务中心(盖章) 年 月 日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意见 经办人:      审核人: 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盖章) 年 月 日
市财政局审批意见 经办人:       审核人:审批人:             柳州市财政局(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技能鉴定机构、市就业服务中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一份。

               作者:杨杰 王义江

原告刘某(女)与被告张某(男)同居四年,后分手时双方签订“分手协议”约定被告张某给原告刘某4 万元,并出具欠条一份。但被告张某至今并未支付。 为此,原告刘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张某支付欠款4 万元。经法院查明,该 4万元是分手费,不存在欠款的问题。
被告张某该不该向原告刘某支付这 4 万元的分手费?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被告张某应该向原告刘某支付这 6万元。
首先,双方签订的协议属于合法的民事行为。原、被告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告承诺给付原告4万元出具欠条,在没有证据证明被告受到欺诈、胁迫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意思表示真实,该 4万元债务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其次,法律保护弱势群体。双方的恋爱行为并不违反法律,但分手后女方属于弱势群体,情感的投入,青春的流逝往往使她们解除同居关系后,重新寻找合适配偶的难度加大,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应是法律的应有之义。最后,此 4 万元的性质应属约定之债。 双方同居生活 4 年,现原告刘某同意分手,是以被告张某同意支付 4 万元钱为对价条件,即与被告张某同居生活是原告刘某形成债权的依据,因此协议中被告张某欠刘某的 4 万元钱,是一种双方行为,被告张某应履行支付义务。
第二种观点:被告张某不应该向原告刘某支付这 4 万元。
在审理中已经查明被告张某与原告刘某所签订的协议为分手协议,依据证据认定协议中被告张某欠原告刘某的 4万元不存在真实的借款关系。 因此,协议中被告张某所述欠原告刘某的 4万元,应当认定为是被告张某的单方承诺,是赠与形式的单方行为。《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本案中,被告张某出具欠条,承诺给付欠款,原告刘某表示接受,但原告刘某并没有给付相应的对价,体现了无偿性,符合赠与合同的特征。因此,被告张某对他在协议中的单方赠与行为享有任意撤销权,因此原告刘某不享有对协议中4 万元欠款的请求给付权。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一、关于 4万元的定性。 笔者认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债权债务应当受到保护。但本案经审理查明,虽然协议上写的是欠款,但根据现证据只能认定是被告张某的单方赠与行为,因为原告刘某在该欠款关系中没有互为给付对价的行为。合同法理论中对单务无偿的赠与条件有详细地论述:“受赠人与其取得的利益没有互为代价的意义时,应当认定是无偿的,因此,只要受赠人的行为不是赠与接受的代价的,不影响合同的单务无偿性。”以有4年左右同居生活的背景为根据,认定4万元是约定之债,并把同居生活认定为是原告刘某向被告张某索要4万元欠款的给付对价,显然违反了现行法律的规定。
二、《婚姻法》中明确排除了同居关系的合法性,将同居关系作为原告刘某形成债权的依据给予认定和保护,是对该案查明的事实认识错误和适用法律的错误。
三、男女之间未婚自愿同居,是出于两情相悦,同居期间,双方都付出了时间、精力和感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居时就应该预料到分手的后果。本案中,被告张某和原告刘某分手,并没有证据证
明原告刘某在双方同居期间,付出了更多。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同居关系中并不存在一方处于弱势的问题,原告刘某虽为女性但不是弱势方,因此没有必要特别照顾原告刘某。
来源:山东法院网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