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22:48  浏览:99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电力工业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电力工业部



自从1993年在全国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以来,有效地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原有的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试行)部分条款需要修改和充实。经过广泛
征求意见,现正式颁发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是为促进火电厂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各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等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改革方向,切实加强领导,以创一流企业工作为载体,努力
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工作,使企业建立起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减人增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使火力发电厂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
电力企业。在创一流工作中要坚持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创一流火力发电厂工作,在部指导下由各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等组织进行。各网、省公司应按《考核标准》严格考核,按规定审核、报送,由部审批后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及证书。
本考核标准在执行中的意见和问题,请及时报部。
附件:1.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
2.申报一流火力发电厂有关规定
3.一流火力发电厂申报表

附件1: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修订版)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贯彻执行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方针,实现从粗放性向集约性经营的转变,在“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工作,特制定本考核标准。
一、一流火力发电厂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都达到一流的火力发电厂,应同时满足以下考核标准。
1.1 获得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或具备“双文明单位”的考核条件,并由主管局或公司进行考核,部(国家电力公司)进行认定。
1.2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科学的电厂管理模式,实行新厂新办法,老厂新机制;形成了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1.3 安全管理
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内,企业未发生生产人身死亡或一次事故中造成三人及以上重伤、本企业责任的设备重大及以上事故。
1.4 设备管理
1.4.1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考核定额值(考核基础值见表1)。
表1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基础值
------------------------------------------
| 机组容量(MW) | 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基础值(%) |
|------------|---------------------------|
| | | 有大修 | 有大修 | 有大修 |
| |无大修| | | |
| | |(三年一大修)|(四年一大修)|(五年一大修)|
|------------|---|-------|-------|-------|
| 600(500) |85 | 80 | 78 | 76 |
|------------|---|-------|-------|-------|
| 350(320) |90 | 83 | 81 | 79 |
|------------|---|-------|-------|-------|
| 300(250) |89 | 82 | 80 | 78 |
|------------|---|-------|-------|-------|
| 200(210) |90 | 83 | 82 | 80 |
|------------|---|-------|-------|-------|
|125(110/120)|92 | 85 | 84 | 82 |
|------------|---|-------|-------|-------|
| 100 |93 | 87 | 85 | |
------------------------------------------
注:调整系数按《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定》执行
如考核年度内无机组大修或考核年度内大修机组的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跨年度
而不能考核的,则考核上一年度大修情况。
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定额值
=(∑单机容量×该机等效可用系数考核基础值×调整系数)/(∑单机容量)
1.4.2 全厂主设备一类率达到100%。
1.4.3 机组大修后应无故障连续运行:
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机组应达到100天无故障连续运行;
单机容量300MW以下机组应达到120天无故障连续运行。
1.4.4 主要辅机设备一类率达到80%以上;
1.4.5 全厂设备无泄漏。
1.5 能耗
1.5.1 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实际值小于或等于供电煤耗考核定额值(供电煤耗考核基础值见表2)。
表2 供电煤耗考核基础值
---------------------------------
| | | |供电煤耗基础值|
| 参 数 | 容量(MW) | 生产国别 | |
| | | |(g/kWh)|
|-----|----------|------|-------|
| 超临界 | 600 | 进口 | 305 |
|-----|----------|------|-------|
| 亚临界 | 600 | 进口 | 320 |
|-----|----------|------|-------|
| 亚临界 | 600(500) | 国产 | 330 |
|-----|----------|------|-------|
| 亚临界 | 350 | 进口 | 321 |
|-----|----------|------|-------|
| 亚临界 | 320 | 进口 | 330 |
|-----|----------|------|-------|
| 超临界 | 300 | 进口 | 321 |
|-----|----------|------|-------|
| 亚临界 | 300 | 进口 | 330 |
|-----|----------|------|-------|
| 亚临界 | 300 | 国产 | 338 |
|-----|----------|------|-------|
| 亚临界 | 300 |国产引进型 | 336 |
|-----|----------|------|-------|

| 亚临界 | 300 |上汽四排汽 | 351 |
|-----|----------|------|-------|
| 亚临界 | 250 | 进口 | 337 |
|-----|----------|------|-------|
| 超高压 | 200(210) | 进口 | 361 |
|-----|----------|------|-------|
| 超高压 | 200 | 国产 | 372 |
|-----|----------|------|-------|
| 超高压 | 125 | 进口 | 361 |
|-----|----------|------|-------|
| 超高压 | 125(110) | 国产 | 365 |
|-----|----------|------|-------|
| 高压 | 100(110) | 进口 | 387 |
|-----|----------|------|-------|
| 高压 | 100 | 国产 | 392 |
---------------------------------
注:计算方法和调整系数按《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
定》执行。
1.5.2 燃料管理应有一套健全的调运、成本、验收、耗用及储存的管理办法。入厂煤检斤、检质率均应达到100%,入厂煤与入炉煤低位热值差<502J/g。
1.5.3 达到部颁《电力工业节能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
1.5.4 补给水率
补水率应完成以下指标:
单机容量≥300MW机组小于1.5%;
单机容量<300MW机组小于2.0%。
(补水率=补给水量/额定蒸发量×100%)
1.6 环境保护
1.6.1 各项排放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6.2 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1.6.3 200MW及以上机组应安装电除尘器,正常投运率大于95%。
1.6.4 除灰水实行闭式循环。
1.6.5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主管局(公司)下达的指标。
1.6.6 职业危害治理与尘肺病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6.7 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1.7 人员效率
新建200MW及以上机组要实行全过程管理,实行炉、机、电合一值班。定员参照《关于新型电厂实行新的管理办法的若干规定》执行,其范围包括从输煤到除灰整个生产过程的运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人员及热控、继电保护人员。
1.7.1 新建电厂采用国产机组的人员效率:
2台600MW级的机组(500MW、600MW、660MW均按600MW计)按0.40人/MW进行考核;
2台300MW级的机组(300MW、320MW、330MW、350MW、360MW、362.5MW均按300MW计)按0.72人/MW进行考核;
2台200MW级的机组(200MW、210MW、250MW均按200MW计)按1.0人/MW进行考核(未实行集控的按1.2人/MW进行考核);
100MW机组要实行全能值班,2台100MW级的机组(100MW、110MW、125MW均按100MW计)按1.7人/MW进行考核。
新建电厂为4台机组的按同容量2台机组人员效率考核标准乘以0.7的系数进行考核;新建电厂为6台机组的按同容量2台机组人员效率考核标准乘以0.55的系数进行考核;其余情况下的人员效率的考核标准由部(国家电力公司)根据上述原则研究确定。
1.7.2 1992年以前投产的电厂,要参照新厂新办法和按照减人,增效的原则配备人员,其人员效率不能超过新建电厂考核标准的1.3倍,且成建制分离人员组建的多种经营经济实体均要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要按照部(国家电力公司)和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的
统一部署进行了检修体制改革,并形成了新的机制。
1.7.3 主要设备成套从先进国家引进电厂的人员效率为:2台600MW级的机组(600MW、660MW均按600MW计)按0.35人/MW进行考核;2台350MW级的机组(325MW、350MW、360MW、362.5MW均按350MW计)按0.4人
/MW进行考核。
1.8 财务管理
1.8.1 建立起符合电力生产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1.8.2 优化资金运用,加强检修、运行、燃料供应等生产环节及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机组及成本控制在网、省公司内处于先进地位。
1.9 技术进步
1.9.1 考核年度应获得国家科技先导企业,或网、省公司科技先进企业称号。
1.9.2 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技术和设备,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1.10 现代化管理
1.10.1 加强各项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主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1.10.2 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公司的统一规划下,建立以计算机为管理手段的全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MIS),并达到实用化要求。
1.11 培训
1.11.1 300MW及以上机组实行集控值班,主要运行岗位的值班人员必须经仿真机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达到全能值班员水平。
1.11.2 职工培训和岗位人员培训标准健全,年全员培训率应达到80%,对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知识更新。
1.12 其他
1.12.1 凡是在考核年度和申报期内有新机组投产的电厂,新投机组应达到部颁《火电机组移交生产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二、《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中的五项考核评分指标,每项得分均须在85分及以上,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凡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均按本标准执行。
三、本考核标准解释权属电力工业部。

附件2:申报一流火力发电厂有关规定
一、申报条件
1.申报范围:最小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全厂总容量4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
2.连续两年获得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称号,第三年达到《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的火力发电厂可以申报。
二、考评办法
1.每年三月底前,各网、省局(公司)按《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完成考核和审查工作并填写申请表,于四月底送交电力工业部一式五份。
2.由部进行复核、批准。
三、奖励办法
1.被批准的“一流火力发电厂”由部正式命名,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和证书。
2.“一流火力发电厂”实行动态考核,凡达不到《电力行业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的,取消其称号。
3.有关物质奖励,由各网、省局(公司)根据本企业情况自行制定。

附件3:一流火力发电厂申报表

电厂名称 (盖章)
厂长姓名
报送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一、电厂基本情况
----------------------------------
| 电厂名称 | | 联系电话 | |
|-------------|----|--------|----|
| 地 址 | | 邮政编码 | |
|-------------|----|--------|----|
| 建厂时间 | | 企业类型 | |
|-------------|------------------|
|全厂机组容量构成(MW) | |
|-------------|------------------|
|固| 原值(万元) | |职| 定员(人) | |
|定|-----------|--|工|--------|----|
|资|净值平均占用额(万元)| |人|年末在册(人) | |
|产| | |数| | |
|-|------------------------------|
| | |
|近| |
|五| |
|年| |
|以| |
|来| |
|曾| |
|获| |
|国| |
|家| |
|级| |
|和| |
|省| |
|部| |
|级| |
|荣| |
|誉| |
|称| |
|号| |
| | |
----------------------------------
二、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
|序号|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定额值|实际完成值|主管部门审定值|
|--|-----------|------|---|-----|-------|
|1 | 百日安全长周期个数 | 个 | | | |
|--|-----------|------|---|-----|-------|
|2 | 等效可用系数 | % | | | |
|--|-----------|------|---|-----|-------|
|3 |大修机组连续运行天数 | 天 | | | |
|--|-----------|------|---|-----|-------|
|4 | 供电煤耗 |g/kWh | | | |
|--|-----------|------|---|-----|-------|
|5 | 入厂煤检斤率 | % | | | |
|--|-----------|------|---|-----|-------|
|6 | 入厂煤检质率 | % | | | |
|--|-----------|------|---|-----|-------|
|7 | 补给水率 | % | | | |
|--|-----------|------|---|-----|-------|
|8 | 废水回收利用率 | % | | | |
|--|-----------|------|---|-----|-------|
|9 | 人员效率 | 人/MW | | | |
|--|-----------|------|---|-----|-------|
|10| 全员培训率 | % | | | |
-----------------------------------------
三、火力发电厂综合数据表
--------------------------------------
|序| | 机 组 编 号 |备|
| | 数 据 名 称 |---------------| |
|号| | | | | | | | | |注|
|-|----------------|-|-|-|-|-|-|-|-|-|
|1| 机组铭牌容量(MW) | | | | | | | | | |
|-|----------------|-|-|-|-|-|-|-|-|-|
|2| 机组设计压力(MPa) | | | | | | | | | |
|-|----------------|-|-|-|-|-|-|-|-|-|
|3| 机组设计温度(℃) | | | | | | | | | |
|-|----------------|-|-|-|-|-|-|-|-|-|
|4|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值(g/kWh)| | | | | | | | | |
|-|----------------|-|-|-|-|-|-|-|-|-|
|5| 机组制造厂家 | | | | | | | | | |
|-|----------------|-|-|-|-|-|-|-|-|-|
|6| 机组投产日期(年、月) | | | | | | | | | |
|-|----------------|-|-|-|-|-|-|-|-|-|
|7| 机组大修起止时间 | | | | | | | | | |
--------------------------------------

续表
-----------------------------------------
|序 | | 机 组 编 号 |备|
| | 数 据 名 称 |---------------| |
|号 | | | | | | | | | |注|
|--|------------------|-|-|-|-|-|-|-|-|-|
|8 | 是燃油还是燃煤机组 | | | | | | | | | |
|--|------------------|-|-|-|-|-|-|-|-|-|
| | |低挥发|占燃煤总量的比例(%) | | | | | | | | | |
| | | |------------|-|-|-|-|-|-|-|-|-|

| |机|分燃煤| 可燃质挥发分Vr | | | | | | | | | |
| |组|---|------------|-|-|-|-|-|-|-|-|-|
|9 |燃| |占燃煤总量的比例(%) | | | | | | | | | |
| |煤|高 灰|------------|-|-|-|-|-|-|-|-|-|
| |情|分 低|低位发热量(kJ/kg)| | | | | | | | | |
| |况|热 值|------------|-|-|-|-|-|-|-|-|-|
| | |燃 煤| 可燃质挥发分Vr | | | | | | | | | |
| | | |------------|-|-|-|-|-|-|-|-|-|
| | | | 原煤灰分A | | | | | | | | | |
|--|------------------|-|-|-|-|-|-|-|-|-|
|10| 有无燃料化冻装置 | | | | | | | | | |
|--|------------------|-|-|-|-|-|-|-|-|-|
|11| 循环水冷却方式:开式、闭式方式 | | | | | | | | | |
|--|------------------|-|-|-|-|-|-|-|-|-|
|12| 考核年度机组发电量(万kWh) | | | | | | | | | |
|--|------------------|-|-|-|-|-|-|-|-|-|
|13| 考核年度机组运行小时(h) | | | | | | | | | |
|--|------------------|-|-|-|-|-|-|-|-|-|
| | 考核年度机组可用小时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运行小时加备用小时,h) | | | | | | | | | |
|--|------------------|-|-|-|-|-|-|-|-|-|
|15| 考核年度机组等效可用小时(h) | | | | | | | | | |
|--|------------------|-|-|-|-|-|-|-|-|-|
|16| 是否为母管制 | | | | | | | | | |
|--|------------------|-|-|-|-|-|-|-|-|-|
| | 燃油机组电量调整系数r | | | | | | | | | |
| |------------------|-|-|-|-|-|-|-|-|-|
|17| 燃油机组利用小时(h) | | | | | | | | | |
| |------------------|-|-|-|-|-|-|-|-|-|
| | 燃油机组等效可用小时(h) | | | | | | | | | |
|--|------------------|---------------|-|
|18| 循环水泵提水高度(m) | | |
|--|------------------|---------------|-|
|19| 循环水泵耗用电量(kWh) | | |
|--|------------------|---------------|-|
|20| 厂用电量(kWh) | | |
-----------------------------------------
附表1 附带原始依据复印件
1.机组可靠性报表
(1)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表一、表二。
(2)机组各项可靠性指标报告(一)、(二)。
(3)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数据报告。
2.发电厂主要指标报表
(1)火电厂节能季报(电生15表)。
(2)大机组运行技术状况统计表。
四、企业自查报告
--------------------------
| |
| |
| |
| 厂长 (签字)|
--------------------------
五、上级部门推荐及审核意见
-----------------------------
| | |
| 主 | |
| 管 | |
| 电 | |
| 力 | |
| 公 | |
| 司 | |
| 复 | |
| 查 | |
| 意 | |
| 见 | 年 月 日(盖章)|
| | |
|---|-----------------------|
| | |
| 电 | |
| 力 | |
| 集 | |
| 团 | |
| 公 | |
| 司 | |
| 审 | |
| 核 | |
| 意 | |
| 见 | 年 月 日(盖章)|
| | |
|---|-----------------------|
| | |
| 电 | |
| 力 | |
| 工 | |
| 业 | |
| 部 | |
| 审 | |
| 批 | |
| 意 | |
| 见 | |
| | 年 月 日(盖章)|
| | |
-----------------------------



1997年10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处理黄花菜的批复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处理黄花菜的批复

卫监督发[2004]192号

湖南省卫生厅:

你省《关于能否使用焦亚硫酸钠对黄花菜进行防腐保鲜的请示》(湘卫报[2004]30号)。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中焦亚硫酸钠的使用范围不包括黄花菜,使用焦亚硫酸钠处理黄花菜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一条规定,应按照第四十四条进行处罚。

此复。



二00四年六月十四日


论文题目:无过失责任与相关责任的关系研究

摘要:无过失责任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归责原则,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无过失责任与两大法系中相关的责任从功能、认定方法、抗辩事由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归责原则 无过失责任 关系
作者:赵云海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处2002级经济法
邮编:030012
电话:0351--7110574,13593140791


无过失责任与相关责任的关系研究
近来,在研读诸多名家学者的专著时,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倾向,他们常将无过失责任与其它的一些责任形式混同起来,给读者造成很大的误解。我感到很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详加研究,以还事物的本来面貌。
一、无过失责任与结果责任的关系
这两种归责原则都不以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作为归责标准,而是以损害结果的发生作为归责的价值判断标准。据此,有些学者就认为无过失责任是结果责任在现代条件下的复活。例如,史尚宽先生认为,“行为人或法定为义务之人,虽无故意可言,亦不免负赔偿之责任,此责任谓之无过失赔偿责任,亦称结果责任或危险责任。” ①王家福研究员也认为,无过失责任就是结果责任的同义语。②
其实不然,理由有四:
一、结果责任是在原始社会法律不发达时期,人类对侵犯自己的行为采取同态复仇的产物:无过失责任则是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作为弥补过错责任的不足而出现的产物。
二、适用范围上,结果责任适用于原始社会中所有的损害案件;无过失责任作为过错责任的补充,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条件下适用,且常和责任保险制度联系在一起。
三、价值取向上,无过失责任的适用体现了“对不幸损害的分配”,严格地来讲,它已丧失了制裁、预防的功能,补偿功能倒是体现得更为明显;而结果责任则强调“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对加害人的制裁、其它社会主体的威慑则是其主要目的。
四、责任形式上,无过失责任仅仅是对民事责任的承担,而结果责任不限于此,还包括刑罚等其它形式。
二、无过失责任与绝对责任的关系
绝对责任是英事法中的概念,它的含义是指:法律明文规定,民事主体有义务应当防止损害的发生,如果造成损害,行为人必须无条件地承担责任。
而在无过失责任中,“不仅不考虑加害人的过失,而且也不考虑受害人的过失,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绝对责任’的概念。” ③正是源于此,有些学者便将绝对责任与无过失责任等同。然而,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无过失责任虽然严格,但并非绝对。在无过失责任的条件下,并非表示加害人就其行为所生之损害,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负责,各国立法例多承认加害人可以提出特定的抗辩或免责事由。例如:不可抗力、受害人的故意、第三人的过错等。而在绝对责任的条件下,加害人是没有任何免责机会的。因此,“绝对责任对致害人一方过于严酷,毫无弹性”④,远不及无过失责任那样有生命力。
三、无过失责任与严格责任、
特殊过错推定责任的关系
无过失责任、特殊过错推定责任是大陆法系中的概念,严格责任则是英美法系中的术语,针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是无过失责任便是严格责任,大多数中外学者均持此种观点。另外一种是无过失责任不同于严格责任,严格责任应当是过错推定责任。在笔者看来,从比较法上认识三者的关系,应当从立法背景、立法思想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抗辩事由等诸方面来考察,综合分析,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无过失责任与严格责任,两者是大致相似的。中外多数学者对此毫无异议。在此,我们要研究的是,无过失责任会不会既是严格责任,又是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呢?
从责任的构成方式上,特殊的过错推定采取如下方法:
原告必须证明:
⑴损害事实的存在。受害人所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害系由于加害人的行为或由于加害人所应当负责的他人行为或由其监督、管理、占有的物件所造成。
⑵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过错推定
在因果关系存在的前提下,从损害事实出发,推定加害人主观方面存在过错。
举证责任倒置
被告为了证明自己主观上不存在过错,须提出特殊的抗辩事由,以试图推翻对过错的推定。
特殊的抗辩事由
主要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自己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第三人的过错等。
无过失责任成立的认定上,与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相比,在原告的证明、举证责任的倒置、特殊的抗辩事由范围这三个方面几乎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存有如下这一点:无过失责任是以损害事实存在与否,作为认定责任的价值判断标准。只要有损害,便有责任,无损害则无责任。而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则是以推定的过错存在与否为标准来认定责任。过错推定成立,则责任存在,过错被推翻,则无责任。这只是认定方式上的不同。除此以外,两者之间在与责任保险的关系上、原则的功能上、各自的适用范围上也是大同小异。
从与责任保险的关系来看,“责任保险促进无过失责任的建立,个人责任的没落,侵权行为法功能的变化”⑤。而在特殊的过错推定中,“责任保险虽然主要针对危险责任领域,但是它并非不适用过错侵权责任领域”,“而在英美,责任保险主要适用在过失侵权责任领域,过失责任领域的许多问题是英美等国责任保险法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⑥。在适用无过失责任的情况下,“‘法官和陪审员只要知道哪一方面是投有保险的事实,就会相应地影响到他们的判决’,而不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过失问题”⑦。在特殊过错推定的情况下,“如果法官得知被告已经就其对受害人所承担的侵权责任保了险,则法官就会更倾向于判令被告承担过错侵权责任。这不仅在法国法中存在,而且也在英美法中存在”⑧。
从原则所具有的功能上来讲,无过失责任主要是不在于对具有“反社会性”的行为的制裁,而着眼于对受害人的损害提供补偿。因为损害行为系“现代社会必要的经济活动,实无不法性之可言”⑨,因此,补偿功能已成为无过失责任的首要功能。而在特殊过错推定的情况下,尽管从表面上看,过错是存在的。惩罚功能似乎更应当是特殊过错推定的首要功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责任保险的存在,使得弥补受害人的损失,便成为特殊过错推定责任的首要作用。
从两者各自的适用范围上来讲,无过失责任适用范围大致包括: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的赔偿以及航空器和核能利用过程中所引起的损害赔偿。
而在特殊过错推定的情况下,其适用范围上,与无过失责任大致相同。因此,便有学者认为,“在迄今为止的那些适用无过失责任的场合,代之以过错推定是可行的”⑩。
从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知,无过失责任既是严格责任,也可以称之为特殊过错推定责任。
那么,为什么会让一些学者认为,无过失责任只是严格责任,而不是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呢?这是因为,在法国,为了维护过错责任的一元化归责体系,同时,又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发展了过错推定理论。在法国法中,特殊的过错推定又被称为“不可推倒的过错推定”⑾。
在德国,由于立法者深受《学说汇纂》中关于损害赔偿的责任只可基于过错责任的影响,认为无过失责任应在法典之外作为特殊的例外情况加以规定。因此,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则,尽管在一些德国学者的专著中,对此曾提出严厉的批评⑿。
四、无过失责任与危险责任之关系
危险责任是德国法中的一个概念,即“持有或经营某特定具有危险的物品、设施或活动之人,于该物品、设施或活动所具危险的实现,致侵害他人权益时,所应负的损害赔偿责任,而不论是否有故意或过失”⒀。
导致损害发生的某种特定的危险活动处于危险活动行为人的控制之下,有损害之发生,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因此,在德国法中,将无过失责任称之为危险责任。
危险责任本质上属于无过失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作逆命题——无过失责任就是危险责任,能否成立?这实际上也涉及到德国法中危险责任的提法是否科学恰当。笔者认为不妥。在现代社会中,高度危险活动致人损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尽相同。危险责任的产生,既有可能源自加害人自身的过错,也有可能是高度危险活动的行为人即使在尽到高度注意的情况下,也难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因而,危险责任的承担既可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也有可能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