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BOT与BT:天使还是怪兽?/黎广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5:16:24  浏览:98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BOT与BT:天使还是怪兽?

黎广军


摘要: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建设-经营-转让)是一种民间融资基础设施方式,BT (Build-Transfer 建设-转让) 是BOT的一种变换形式。2003年起我国BT项目蓬勃发展,2006年起社会对BT的性质展开了争论。文章阐述了民间融资基础设施的概念、BOT的变换形式和国外BT的法律定义以及菲律宾、越南、韩国等国的BOT立法,并认为,由于我国法律和市场制度不完善,外国“BT天使”来到中国就异化成了“BT怪兽”。
关键词:BOT;BT;BTL;民间融资基础设施;政府采购;带资施工


1 引言

建设部2003年2月建市[2003]30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第四条第(七)款提出:“提倡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建设。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
此后,BT方式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蔓延。据报道,总部设在南京的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2005年完成了300亿元产值的BT市政工程,利润率达到35%,董事长严介和以125亿元一跃成为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榜亚军,而2004年他仅以15亿元排行第66位。据说,该集团已签署了近3000亿元的BT市政工程协议。①
正当“严介和暴富模式”震惊中外的时候,2006年1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第一条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不得将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作为招投标条件;严禁将此类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同时要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告知性合同备案制度。……采用BOT、BOOT、BOO方式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不适用本通知。”
有些观点认为《通知》禁止了BT方式,有些观点认为BT方式并非带资施工,不适用《通知》。

2 BOT的概念

BOT 是一种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方式:政府与外国或本国的民间投资人(财团) 签订特许权协议,特许期一般为10~50年;投资人据此组建具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和建设公共基础建设项目;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设施,并向终端用户收取费用,以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特许期满后,投资人将运作良好的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BOT投资人 (亦称发起人、建议人、特许权人、项目公司等) 不得为国营企业,否则将变成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互相投资。BOT项目的收费标准由特许权协议规定,而特许期包括建设期,因此项目设施的建造应总价固定、工期固定的总承包合同,例如FIDIC银皮书。投标前,投资人要做许多工作,包括完成初步设计,签署保险、融资、原料供应、产品包销意向书,等等。
我国第一个BOT项目是1984年兴建的深圳沙角B电厂,特许期(10年)已经结束,并已转让成功。1995年,国家计委选择了广西来宾B电厂等一批项目作为BOT试点,有些获得成功,有些已经失败。

3 民间融资基础设施的概念

在工业化初期,许多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由私人投资,到20世纪,全球却出现了政府垄断公共基础设施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严重,政府开始鼓励民间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BOT 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理论。1984年,土耳其总理厄扎尔决定引入民间资金兴建基础设施并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BOT法 (土耳其法律No.3096)。BOT 理论强调“民间投资、用者偿还”,政府无须投入财政资金就可向公众提供服务并且不构成政府的外债和内债,但政府要提出奖励计划以吸引民间投资,例如免税等。
发达国家一般采用英国在1992年提出的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理论,它强调公私双方共担风险和社会责任并共享收益,而BOT的目标在于解决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以政府不承担债务为原则。有些国家综合两者优点,称之为PPI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frastructure 民间参与基础设施) 或PFI (Privately Financed Infrastructure 民间融资基础设施)。目前,BOT与 PPP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政府通常主动提出发展计划,向社会公告容许民间参与的项目。如民间自行寻找投资机会,主动向政府提出项目建议,则称为民间主动融资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所以投资人亦称“发起人”或“建议人”。
199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公布了《通过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发展基础设施的指南》(BOT指南)。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公布了《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PFI法律指南);2003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公布了《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示范立法条款》。

4 BOT的主要变换形式

4.1 BOT随项目状态而变化
BOT只适用于新建项目,当项目状态不同时,BOT随之变化为如下形式:
(1) OT (Operate-Transfer 经营-转让)。政府代为建造后交给投资人经营。
(2) CAO (Contract-Add-Operate合同-增加-经营)。政府批出合同,将现有公共基础设施包给民间经营并收取租金或使用费,合同期满后经营权交还给政府。例如,BOT项目特许期满转让给政府后,投资人以CAO方式,增加特许期,继续经营。土耳其BOT法称之为TOR (Transfer of Operate Right 转让经营权)。
(3) ROT (Refurbish-Operate-Transfer更新-经营-转让)。ROT适用于更新改造项目。
(4) DOT (Develop-Operate-Transfer 发展-经营-转让)。私人业主发展与其物业毗邻的基础设施并负责经营,特许期满后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移交给政府。DOT项目本身可能无利润可言,但往往使毗邻物业升值。

4.2 BTL (Build-Transfer-Lease 建设-转让-租赁)
项目建成后所有权无偿转让给政府,政府免费出租给投资人自用一定时间,租期满后使用权交还给政府。但韩国法律的定义不同,见本文 7.3 节。

4.3 BLT (Build--Lease-Transfer 建设-租借-转让)
项目建成后,投资人出租给政府使用,租期满后项目所有权自动转让给政府。另有一种定义:项目建成后,投资人无偿自租一定年限,到期后所有权转让给政府;我国有些地区采用这种方式“引凤筑巢”,例如,村委会无偿提供土地给投资人兴办加工厂,10年后工厂所有权无偿转让给村委会,包括生产设备。

4.4 BTO (Build-Transfer-Operate建设-转让-经营)
项目建成后所有权转让给政府,并由投资人经营该项目,特许期满后项目使用权交还给政府。这种方式适用于国家控制的基础设施,以规避东道国法律。据国际电联《1996/1997国际电信发展报告》第4.4节称,泰国最先于上世纪80年代末采用这种方式引入外资兴建电信设施,并按电信营业额收取特许权费。②
此外,还有一种“有偿BTO”,项目转让时政府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固定总投资。这种方式适用于公益性设施,投标竞争的目标是降低总投资和经营补贴,即降低公共设施的全寿命成本。

4.5 BOOT (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设-拥有-经营-转让)
在特许期内,BOT和BOOT的投资人都拥有所有权,但前者无自主经营权,而后者具有业主地位(Ownership)并拥有自主经营权,一般用于投资回收期较长且商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例如体育场馆。印度还用于港口,例如古吉拉特邦 (紧邻巴基斯坦和阿拉伯海,人口5000余万) 1995年颁布了《港口政策下的BOOT原则》、1999年颁布了《古吉拉特邦基础设施发展法案》并于2006年修订,这是印度第一部BOT法,定义了12种民间参与方式(下载地址www.gidb.org/botlaw.htm)。2004年尼泊尔也颁布了BOOT法 (下载地址www.moppw.gov.np)。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财会工作监管制度(试行)》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财会工作监管制度(试行)》的通知
1996年9月5日,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各直属院校:
为完善财会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财会工作监管力度,建立规范的财会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财会工作的真实、准确、合规、合法,总行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财会工作监管制度》。现印发给你们,并强调和说明如下:
一、各分行要加强对贯彻《制度》的领导,分管财会工作的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提高执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在年底以前,要做好整顿和落实监管队伍的工作。
二、各级行财会监管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处理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监管工作的职能作用。
三、《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出纳工作检查辅导制度》同时废止。
四、各分行在执行《制度》中如有新问题要及时上报总行。

附:中国农业银行财会工作监管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为完善中国农业银行财会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财会工作监管力度,建立良好的财会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据《会计法》、《会计基本制度》等法规、制度及农业银行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农业银行系统内的各级机构及所属单位。
第三条 财会监管是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 财会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财会系统内建立起一个上级行对下级行以及本级行自身的检查、辅导、监督、管理、保障体制,确保财会工作的真实、准确,合规、合法。

第二章 工作内容
第五条 对照“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标准”及规范化操作规程的要求,检查监督各项财会日常工作情况。
第六条 检查监督各项财会制度、办法、规定及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 广泛开展会计辅导工作,促进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八条 总结财会工作的经验、教训,推广先进经验,纠正违规事项,实现操作规范化。

第三章 监管人员
第九条 各级行财会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配备一定的专职和兼职的财会监管员,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财会监管辅导队伍。
一、省、市、地区管理行必须在配备2--3名专职监管员的基础上,相应配备数名兼职监管员,有条件的分行可设监管科(组);
二、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按辖属5--7个营业机构配备一名专职监管员;
三、内勤坐班主任履行监管员的职责。
第十条 监管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二、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岗位意识,实事求是,敢于坚持原则;
三、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理论水平,了解相关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并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四、熟悉业务,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检查分析能力及文字综合能力;
五、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第十一条 各级财会监管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确保财会监管任务的完成。
第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各级行应配备一定级别(处、科、股级)的监管员。监管员由财会部门推荐,人事部门考核聘任。

第四章 工作职责
第十三条 各级监管员根据工作需要或上级行的布置要对所在行及所辖机构、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或专项的监督、检查、辅导。
第十四条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改正,并监督整改执行情况,对不执行整改要求的要提请有关领导查处。
对严重违反国家财经制度、金融法规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其给予警告、记过、撤职、开除的处理意见,并监督执行。对处理不当的,有权请求上级主管部门督办。
第十五条 监管员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向上级直至总行财会监管部门越级汇报。
第十六条 监管员要做好系统外各项财会检查的配合和组织协调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监管员应参与所在行各项财会制度、办法的讨论、修改和制定工作。
第十八条 建立监管工作责任制。监管员对辖属单位财会工作质量负有相应的连带责任。岗位津贴比照同级稽核人员办理。

第五章 监管报告
第十九条 为实现财会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财会监管员对所属机构进行常规性的检查辅导以及配合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的专项检查辅导工作,要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报告制度。
一、报告内容
(一)常规性检查辅导
本单位财会监管工作的主要情况,包括开展检查辅导的情况,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各级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联行结算等方面好的经验、办法等。
(二)专题检查辅导
围绕一定时期上级行下达的中心任务开展检查辅导工作,并按布置的要求收集资料、数据,情况反映。
二、报告要求
(一)县级行监管员要每季对辖属单位进行一次常规性检查辅导,上报监管报告,作为会计达标升级考核验收的基础档案和重要依据;省、市、地区管理行监管员要每半年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属单位进行抽查,并结合辖属单位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上报监管报告。
(二)根据上级行的布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心工作或专项检查辅导,除填制有关报表外,还应报有情况、原因以及措施的专题报告。
(三)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随时上报。
三、报告时间
(一)省(市)级分行财会监管工作应于7月底及次年1月底前汇总向总行分别上报半年及全年监管工作报告(报表见附件)。
(二)专题检查辅导报告按上级行规定时间上报。

第六章 管理考核
第二十条 各级行要加强对财会监管工作的领导,加强对财会监管员的思想政治、业务技术的教育培训,定期考核、检查监管员的工作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监管员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监管工作的职能作用。对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而遇到打击报复的监管人员,上级主管部门要全力支持其正当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为监管员开展监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十二条 对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监管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发现重大经济问题并挽回经济损失的监管人员应给予晋级的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在财会监管工作中的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惩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解释权属总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但不得与本制度相抵触,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于1996年9月1日起执行。
附表:中国农业银行财会监管工作报告表
J 编报单位: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管 理 机
| 项 目 | 合 计 |------------------------
| | |总 行| 省市分行 |
|------------------------------------------|------------|--------|------------|
|一、监管活动基本情况 | | | |
|------------------------------------------|------------|--------|------------|
| 1.辖属会计单位数 | | | |
|------------------------------------------|------------|--------|------------|
| 2.检查会计单位数 | | | |
|------------------------------------------|------------|--------|------------|
| 3.有问题会计单位数 | | | |
|------------------------------------------|------------|--------|------------|
| 4.监管员配备人数 | | | |
|------------------------------------------|------------|--------|------------|
| 5.组织检查辅导组个数 | | | |
|------------------------------------------|------------|--------|------------|
| 6.被辅导人次数 | | | |
|------------------------------------------|------------|--------|------------|
|二、检查辅导中发现的问题 | | | |
|------------------------------------------|------------|--------|------------|
| 1.未配备内勤坐班主任单位数 | | | |
|------------------------------------------|------------|--------|------------|
| 2.错用科目、帐户笔数 | | | |
|------------------------------------------|------------|--------|------------|
| 3.不按规定调整帐务金额 | | | |
|------------------------------------------|------------|--------|------------|
| 4.帐务核算未达到“六相符”单位数 | | | |
|------------------------------------------|------------|--------|------------|
| 5.违反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的次数 | | | |
|------------------------------------------|------------|--------|------------|
| 6.会出人员变动未办理交接次数 | | | |
|------------------------------------------|------------|--------|------------|
| 7.未按规定管理会计档案单位数 | | | |
|------------------------------------------|------------|--------|------------|
| 8.未坚持领导查库制度单位数 | | | |
|------------------------------------------|------------|--------|------------|
| 9.印、押、证未分管单位数 | | | |
|------------------------------------------|------------|--------|------------|
| 10.压票、退票、截流资金金额 | | | |
|------------------------------------------|------------|--------|------------|
| 11.违规开立帐户个数 | | | |
|------------------------------------------|------------|--------|------------|
| 12.客户违纪未罚款(息)金额 | | | |
|------------------------------------------|------------|--------|------------|
| 13.签发空头票据金额 | | | |
|------------------------------------------|------------|--------|------------|
| 14.重要空白凭证未按规定管理单位数 | | | |
|------------------------------------------|------------|--------|------------|
| 15.虚列乱挤成本金额 | | | |
|------------------------------------------|------------|--------|------------|
| 16.私设小金库金额 | | | |
|------------------------------------------|------------|--------|------------|
| 17.基建违规项目数 | | | |
|------------------------------------------|------------|--------|------------|
| 18.基建违规项目面积 | | | |
|------------------------------------------|------------|--------|------------|
| 19.固定资产超比例购置金额 | | | |
|------------------------------------------|------------|--------|------------|
| 20.发现经济案件金额 | | | |
|------------------------------------------|------------|--------|------------|
| 21.其他违规违纪金额 | | | |
|------------------------------------------|------------|--------|------------|
|三、外部检查情况 | | | |
|------------------------------------------|------------|--------|------------|
| 1.通知调帐金额 | | | |
|------------------------------------------|------------|--------|------------|
| 2.检查补交税款 | | | |
|------------------------------------------|------------|--------|------------|
| 3.检查罚款 | | | |
|------------------------------------------------------------------|--------------
| 4.外部检查组名称: 人数: 天数: | 外部检查组
|------------------------------------------------------------------|--------------
| 外部检查组名称: 人数: 天数: | 外部检查组
|------------------------------------------------------------------|--------------
| 外部检查组名称: 人数: 天数: | 外部检查组
------------------------------------------------------------------------------------
------------------------------------------------------------------------------
构 | 营 业 机 构 | |
------------|------------------------------------------| 备 注 |
中心支行 | 直属机构 | 县级支行 | 营 业 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称: 人 数: 天数: | |
--------------------------------------------------------| |
名称: 人 数: 天数: | |
--------------------------------------------------------| |
名称: 人 数: 天数: | |
------------------------------------------------------------------------------
单位负责人: 财会负责: 编报人:


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

全国总工会


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
1995年8月17日,全国总工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工会代表职工依法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企业工会。上级工会依照本办法对企业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作进行帮助、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平等协商是指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事项进行商谈的行为。
企业工会应当与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
第四条 集体合同是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订立的书面协议。
第五条 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
(二)平等合作;
(三)协商一致;
(四)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
(五)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第六条 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二章 平等协商
第七条 企业工会应当就下列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事项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
(一)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解除,已订立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
(二)企业涉及职工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三)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培训及职工文化体育生活;
(四)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
(五)职工民主管理;
(六)双方认为需要协商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参加平等协商的工会一方首席代表为工会主席;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工会其他负责人为首席代表。
工会一方的其他代表可以由工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女职工组织的代表和职工代表大会议定的职工代表组成。
工会可以聘请有关专业人员作为顾问参加平等协商。
第九条 工会代表一经产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履行其义务。因特殊情况造成空缺的,应当由工会重新指派代表。
第十条 工会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五年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个人严重过失包括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第十一条 工会应当按照以下程序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
(一)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的企业,双方首席代表应当在协商前一周,将拟定协商的事项通知对方,属不定期协商的事项,提议方应当与对方共同商定平等协商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二)协商开始时,由提议方将协商事项按双方议定的程序,逐一提交协商会议讨论;
(三)一般问题,经双方代表协商一致,协议即可成立,重大问题的协议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通过;
(四)协商中如有临时提议,应当在各项议程讨论完毕后始得提出,取得对方同意后方可列入协商程序;
(五)经协商形成一致意见,由双方代表分别在有关人员及职工中传达或共同召集会议传达;
(六)平等协商未达成一致或出现事先未预料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超过60天,具体中止期限及下次协商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由双方共同商定。
第十二条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工会有权要求企业提供与平等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十三条 平等协商意见一致,应当订立单项协议或集体合同。

第三章 集体合同的内容
第十四条 集体合同主要规定当事人的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措施。
第十五条 集体合同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劳动标准;
(二)集体合同的期限,变更、解除与终止,监督、检查;
(三)争议处理;
(四)违约责任;
(五)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企业劳动标准包括:
(一)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分配方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增减幅度,最低工资,计件工资标准,延长工作时间付酬标准,特殊情况下工资标准等;
(二)工作时间:包括日工作时间,周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工作时间,劳动定额的确定,轮班岗位的轮班形式及时间等;
(三)休息休假:包括日休息时间,周休息日安排,法定休假日,年休假标准,不能实行标准工时的职工休息休假等;
(四)保险:包括职工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等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的设立项目、资金来源及享受的条件和标准,职工死亡后遗属的待遇和企业补贴或救济等;
(五)福利待遇:包括企业集体福利设施的修建,职工文化和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职工生活条件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职工补贴和津贴标准,困难职工救济,职工疗养、休养等;
(六)职业培训:包括职工上岗前和工作中的培训,转岗培训,培训的周期和时间及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等;
(七)劳动安全卫生: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目标,劳动保护的具体措施,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改善的具体标准和实施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配套的内容,有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特殊作业的抢险救护办法,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等;
(八)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办法;
(九)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十)其他经双方商定的事项。
第十七条 集体合同规定的企业劳动标准,不得低于劳动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第四章 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
第十八条 签订集体合同之前工会应当收集职工和企业有关部门的意见,单独或与企业共同拟定集体合同草案。
第十九条 工会拟定集体合同草案,可以参照下列资料:
(一)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与本企业有关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三)同行业和具有可比性企业的劳动标准;
(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有关的计划、指标;
(五)政府部门公布的有关物价指数等数据资料;
(六)本地区就业状况资料;
(七)集体合同范本;
(八)其他与签订集体合同有关的资料。
第二十条 工会根据拟定的集体合同草案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有关规定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
第二十一条 经协商达成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文本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工会代表应当就草案的产生过程、主要劳动标准条件的确定依据及各自承担的主要义务作出说明。
第二十二条 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通过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企业工会主席签字。
集体合同草案经审议未获通过的,由双方重新协商,进行修改。
第二十三条 集体合同签字后,在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时,企业工会应当将集体合同文本、附件及说明报送上一级工会。
第二十四条 集体合同生效后,应依法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五章 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第二十五条 在集体合同有效期内,由于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致使集体合同难以履行时,双方均有权要求就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进行协商。
当一方就集体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提出协商要求时,双方应当在7日内进行协商。
第二十六条 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并制作《变更(解除)集体合同说明书》。
第二十七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集体合同的相应条款可以变更或解除:
(一)订立集体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被修改或废止;
(二)订立集体合同所依据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被修改或取消;
(三)因不可抗力的原因使集体合同全部不能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
(四)企业破产、停产、兼并、转产,使集体合同全部不能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
(五)双方约定的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条件出现;
(六)其他需要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情况出现。
第二十八条 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一)一方提出建议,向对方说明需要变更或解除的集体合同的条款和理由;
(二)双方就变更或解除的集体合同条款经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
(三)协议书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通过,并报送集体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审议未获通过,由双方重新协商;
(四)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协议书,在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时,企业工会报送上一级工会。
第二十九条 集体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集体合同即行终止。
集体合同期满前,企业工会应当会同企业商定续订下期集体合同事项。

第六章 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企业工会应当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
第三十一条 企业工会可以与企业协商,建立集体合同履行的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工会小组和车间工会应当及时向企业工会报告集体合同在本班组和车间的履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集体合同的履行实行民主监督。
企业工会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通报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组织职工代表对集体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章 上级工会的职责
第三十四条 上级工会对企业工会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负有帮助、指导和监督检查的责任。
上级工会根据企业工会的要求,可以派工作人员作为顾问参与平等协商,帮助企业工会签订集体合同。
第三十五条 上级工会收到企业工会报送的集体合同文本,应当进行审查、登记、备案。
第三十六条 上级工会在审查集体合同时,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通知企业工会,并协同同级劳动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第三十七条 上级工会应当参与处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中出现的争议。
第三十八条 对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上级工会在组织职工依法组建工会的同时,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第八章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第三十九条 工会与企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应当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提请上级工会和当地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工会参加同级集体合同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及时、公正地解决争议,并监督《协调处理协议书》的执行。
第四十一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工会代表应当与企业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会与行政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以及因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依照本办法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